央行近日在增加200亿元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基础上,下调了支农再贷款利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两度定向降准之后,首次明确提出“定向降息”。
对此,专家表示,这是央行继续盘活存量、优化信贷结构的措施,其目的是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解决行业融资贵的难题,此次试探性定向降息后,央行要看结果再进行下一步动作。不过,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并不糟糕,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再贷款,一年期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为3.35%。
昨日有媒体报道,近日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此外,其还提到,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这是继3月追加200亿元支农再贷款后,央行首次明确降息的举措。
其实,在此之前,央行已经陆续向特定银行和特定领域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方式包括万亿PSL和500亿元支小再贷款。这亦被市场解读为央行悄悄启动了多层次的“定向降息”。
今年3月,央行圈定500亿元支小再贷款,向市县级中小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资金。这些再贷款仅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截至目前500亿元总额度尚未用完。
不久前,央行还发行了1万亿元三年期PSL低息贷款。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称,关于国开行获得1万亿元低息PSL贷款,多数从货币宽松角度解读,实际上这是央行首次定向降息。
无论是PSL还是再贷款,其与其他常规信贷渠道的区别在于——利率低。对于部分小微企业,再贷款利率采取基准利率,或者不超过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目的在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振经济。
专家:定向降息领域会扩大,但全面降息可能性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吕勇斌副教授认为,此次定向降息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能力及定向支持棚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为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信贷支持。
吕勇斌认为,此次央行首次定向降息,意味着将调控工具由货币供应量转向了货币价格,对三农企业明显利好。但是,央行的调控政策对小微企业范围并未明确,尽管一再增加货币供应量,因贷款抵押、担保等因素,小微企业能否从此次定向降息中获得好处尚未可知。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指出,此次力度不算大,对经济影响小,不可以视为减息第一枪,全面减息概率仍非常小。
吕勇斌也认为,虽然此次定向降息作用不会太明显,但给了市场一个强烈信号,即未来可能有更多领域存在定向降息可能,比如棚改、小微企业等,首套房贷款等也有可能。此次试探性定向降息后,央行要看结果再进行下一步动作。但是,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并不糟糕,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湖北经济学院投资与金融工程系副教授李晓昌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周先平表示,此次定向降息有利于降低“三农”融资成本,但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