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研究员李虹含点评比特币面临的严监管的原因
来源: 日期:2018/01/31 浏览:5194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点评比特币面临的严监管的原因:

(一)生存土壤虚空:无政府主义的狂欢 比特币出现的时代背景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人民都将金融危机的罪责归咎于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货币的操控、高企不下的通货膨胀。比特币以其不受任何人操纵、数量既定(2100万枚)的特点,迎着天时、人和而生,但却至今没有地利(国家的普遍接受)。

传统货币理论当中:货币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一种完全脱离主权意义的货币是否有存在的意义?没有第三方背书,全部须交易双方认可、交易人群越多,信誉越高的一种货币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无论科技再发达,国家信用永恒高于个人信用。这是国家与宗教存在的意义,而货币也是国家符号的指征之一。比特币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狂欢只是投机主义暂存的快乐,是否可以永恒?至少目前不可以。

同时,克鲁格曼说过:比特币永恒不适合作为货币,它天然的通缩性质,使其类似于黄金,却又没有实物,很难适应日益变革的新经济。即使像黄金这样的贵金属,已不再适合于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更何况是无理论体系、无政府基础、不成熟的新型货币技术。

(二)恶之花的肥料:洗钱与套利 2013年10月16日美国著名的毒品、武器犯罪网站“丝绸之路”被美国监管部门查处,其中涉及大量的用比特币交易的记录;2017年4月,比特币勒索病毒席卷全球;另外,世界上数以亿美元计的洗钱、外汇出逃,利用都是比特币特点:不可追踪、匿名性。

比特币这样所谓的货币只是能是人性恶之花的肥料。这种肥料让人欣喜,但一旦跨过历史的视域去看这样一款货币就会明白:这是正义与邪恶的教量。

从密码学的角度来讲,比特币更类似于解密之后的一个报酬,但是密码终归是会被破解的,若是未来出现了新的更好的算法,是否就可以替代比特币,比如现在的以太坊等等?

(三)脱疆野马:交易平台不可*、监管真空 2014年2月28日,曾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Gox声称总共“丢失”了85万比特币,其中包括用户交易账号中约75万个比特币以及网站所有者自身账号中的约10万个比特币。2013年在香港注册的比特币交易平台 GBL 突然跑路,造成其注册用户数百万美元的比特币丢失。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比特币交易平台在开张数年内倒闭的达50%。

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搭建主体无资格限制,交易系统的不安全,交易平台注册地无国籍限制,导致比特币这一所谓的“无政府主义”货币少数的流通场所变得脆弱不堪一击,风险巨大。

同时,鉴于上述原因,如何对其进行税收征缴?如何进行流通管理?已成为摆在各平台与监管部门的重要难题。

提到监管也不得不说,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已经将其视为资产或虚拟货币的国家,还是俄罗斯等提示风险的国家。对这一已经发展7年的事物,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其到底应隶属于“证券”还是“金融资产”抑或“货币”,在当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格局,均为“分业”或“混业”监管两种类别的监管框架下,似乎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Copyright © 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 邮编:430073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