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众多顺势发展起来的贷款平台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纷纷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业务,然而这种网络贷款竟然成了骗子行骗的工具。近日,武汉有几名大学生被人以 200 元的好处费为诱饵替人贷款,结果背上了巨额债务。
网络贷款充斥校园 凭学生证身份证轻松借款
实际上,近几年时间里,利用 " 校园贷 " 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是受人鼓动为赚取佣金落入圈套,有的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套现导致债台高筑。说到这,大家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为何能在 " 校园贷 " 平台上轻松贷款?记者走访武汉市多家高校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用过 " 校园贷 " 的人并不在少数。
资料显示,2015 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 3700 万,全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超过 4000 亿。虽然每月都能收到家里寄来的上千元生活费,但眼花缭乱的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想要更好的手机、更好的电脑、想买包包、买化妆品 …… 消费信贷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供需之间的鸿沟,让国内的大学生们也开始习惯 " 花明天的钱 "。
网络贷款进校园 " 福音 " 还是 " 陷阱 "
借款 1 万元分 18 个月还清,按百分之 1 的利息计算,利息总额就是 1800 元,再加上 1500 元的所谓点位费,学生连本带利最终要还款 13300 元。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网络贷款平台以及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上宣传的 " 免息 "" 低息 "" 低门槛贷款 " 背后往往藏着陷阱。
中心研究员吕勇斌副教授认为:
超过央行利率的4倍就属于高利贷了,根据最新央行的贷款利率基准的标准,年化一年期以内百分之4.35来计算,4倍就是百分之17.4,所以肯定属于高利贷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在一些校园贷平台上,贷款的学生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还违规收取高额的所谓手续费或者是点位费,其金额达到了贷款总额的 15% 至 20%。
银行有一套完备的征信系统,但大部分网络贷款平台是没有接入这个征信系统的,互相之间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这里面有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问题也造成校园贷里一人多贷的情况,一个人能在多个贷款平台上注册,连续贷款,拆拆补补。
因为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费用支出大多依*父母,校园贷平台仅仅*确认在校大学生身份的情况下就发放消费贷款,难以保证大学生有能力如期偿还。这类校园网贷产品还款时一旦逾期,随之而来的 " 违约金 " 也十分惊人。
大学生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攀比性消费现象比较多,要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消费。
吕教授介绍,针对校园贷乱象,今年 4 月份,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提倡高校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而且全国各地在完善校园贷法规这一块也出台了配套举措。像重庆就规定不得未按规定履行借款人资质审核义务、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这些规定拿捏非常准,打中了校园贷乱象的 " 寸 ",非常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