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第590期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我们只是在做我们应该做的。”滇西金融研究院院长李春涛表示,这是我校参与云南教育扶贫、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的初衷,也是研究院发挥学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坐落于云南省大理市的滇西金融研究院,是由我校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恒丰银行共建的一座新型金融智库,由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具体运作。作为“校银合作,应用导向”的地方型研究机构,滇西金融研究院坚守“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紧扣国家战略”的定位,推动科研成果更快走出高校“象牙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自成立以来,滇西金融研究院通过多次的实地调研为政府部门开展滇西扶贫工作提供扎实的第一手材料支撑,同时为“一带一路”金融建设提供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囊团”。同时,滇西金融研究院成为学校教育扶贫的重要载体,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为湖北企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牵线搭桥。
扶贫金融凸显智库优势
云南省滇西片区是全国14个重点推进的脱贫攻坚片区之一,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教育部高度重视滇西地区的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由陈宝生部长任组长,22个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工作。2015年,教育部在云南设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参与其对口支援活动。为了更好发挥我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2016年12月6日,我校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恒丰银行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深入推进云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为了探索适合当地的脱贫模式,我校成立专家小组,多次赴大理、腾冲和瑞丽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由于调研小组的老师们平时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加之湖北与云南之间距离较远,因此需要牺牲寒暑假的休息时间赴云南开展调研。多次参与调研的滇西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肖春海介绍道:“云南山区面积广,交通很不方便,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我们确实耗费了一番精力。”
研究院在成立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共完成了三次大规模调研。研究人员了解到云南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但由于经济模式的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院对大理州永平县金银花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和大理市玫瑰花深加工项目立项并推进实施;对楚雄州野生菌产业升级发展和腾冲市珠宝产业进行跟踪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我校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和选题研究,后期计划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金融手段引入当地产业体系。
滇西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吕勇斌表示:“产业的发展才是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性脱贫途径,而不是依赖‘输血’的外生性脱贫。但没有金融杠杆、工具、手段的参与,就难以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我们依托学科优势、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商业化市场化的金融资源对接,打造‘造血型’扶贫模式”。
沿边金融助力对外开放
金融扶贫强调可持续性和商业化,教育扶贫着眼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我校将二者结合为内生的造血型、内生性扶贫方式,为滇西地区带去了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除了对当地的特色产业提供所需金融支持的解决方案,我校对“瑞丽指数”的研究还为人民币跨境流动和国际化问题提供学术支持,为“沿边金改”和“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金融智库的作用。2013年中央在云南设立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促进沿边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促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化。近年来该改革目标与“一带一路”对接,成为滇西金融研究院持续跟踪研究的问题。自2017年以来,滇西金融研究院多次派出专家组赴中越、中缅边境就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边境交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人员通过调研掌握了沿边金改和边境交易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硕果。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出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湖北对外开放》一书,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委决策支持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9月,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先平的学术论文《推进沿边重点地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研究——以瑞丽经验为例》在国家级智库期刊《全球化》发表,并提交给中国人民银行总部,为国家下一步汇率政策选择和沿边地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区域金融提供试点经验
“针对人民币国际结算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多将东部发达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西部沿边地区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研究较少,我校选择滇缅地区进行研究有助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凸显我校作为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优势,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新蓉教授表示。
2017年4月16日,受滇西金融研究院建设模式的启发,我校与温州商学院、鹿城农商银行共建温州新金融研究院。湖北恩施、十堰等地政府也表达了希望借鉴这一模式。吕勇斌副院长在采访时高兴地说:“这说明我们的模式是具有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的,如果突破了人手不够、精力不足等障碍,我们计划在更多地区设立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研究院,以金融学科优势为支点,放大我校‘双一流’学科力量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拓宽发展路径一直是研究院追求的方向,在对未来的展望中,李春涛院长充满了信心:“在滇西大,我们计划依托我校的财经学科,帮助滇西大建立金融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以培养更多的现代金融人才;并且积极承办各种高端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将云南打造成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同时向当地领导和老百姓普及金融知识,将‘普惠金融’的理念落到实处。”
将高校“智库”优势转化为“治理”效果,使“象牙塔”与“江湖”进行对接,滇西金融研究院走在金融扶贫创新模式的前列。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研究院的共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蜕变。